Quantcast
Channel: midifan:我们关注电脑音乐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4032

真假 BLUE 大对决之 Baby Bottle 小瓶子篇(一)

$
0
0
Blue Microphones公司在1995年由Skipper Wise和Martins Saulespurens创建,在为几位发烧级音乐人手工制作了几只话筒之后,Blue公司逐渐发展壮大,并拿到了多次话筒和话筒附件的业内大奖。


Blue话筒公司的总部位于美国加州Westlake Village,而其制造和研发中心则在拉脱维亚。创始人之一的Skipper Wise曾经是很多张音乐专辑的制作人,另一位创始人Martins Saulespurens则是一位著名的电子技术工程师。Skipper Wise是在美国一次制作爵士乐的时候遇到了Martins Saulespurens,后来才有机会联合创立了Blue公司。

BLUE话筒拥有的专利技术能够确保用户拥有最为纯净的第一信号通路。在现代化的录音工作中,每一支BLUE话筒都会扮演着一个特定的角色。每一支在录音 棚中服役的话筒都是经过专业的技术人员手工检测的,能够通过特定方式捕捉特定频段的声波信息。像曾经在2000年被Electronic Musician杂志评选荣获Editor’s Choice大奖的Blueberry(蓝莓)话筒,就是由获得过格莱美混音大奖的录音工程师John Gass亲自设计并监制的。

Blueberry

Baby Bottle(小瓶子)话筒是在2001年投入量产的,拥有像棒棒糖一样的外观,球形格栅状拾音头防护罩,和经过BLUE公司享有盛誉的手工调教与测试的 大震膜瓶盖式拾音头,被使用者亲切地称呼为奶瓶(以下均延用奶瓶这个称谓)。奶瓶的特点是在中频段响应非常丰富,这样可以使它更好的录制人声、鼓、电吉他 以及大多数的传统乐器,包括像萨克斯、长笛和弦乐类的乐器这些难以录制的声音。超乎寻常的性价比和广泛的适用性使其在市场中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Baby Bottle

奶瓶最早的产地在拉脱维亚,后出于对市场战略决策的考虑改为在中国生产(真不知道现在还有什么东西不是Made in China)。也许正是由于这样的缘故,在2010年底,市场上开始出现无包装、无防震支架的假奶瓶“裸机”,同时出现的还有假蓝鸟和假火花。一年之后, 假货们开始穿上了外衣。一模一样的外包装,一模一样的防震支架和防喷罩,但只有正品一半的价格。“李鬼”们的猖狂程度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BLUE话筒独家代理证书

北京合瑞创展科技有限公司于2009年正式获得BLUE的中、港、澳地区总代理资格,2012年进而成为BLUE话筒在中、港、澳、台地区 的独家总代理。三年多以来,合瑞创展一直在为开发BLUE话筒的国内市场,以及海外推广工作而做着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相应的成绩。但目前市场中假货横 行,几乎无孔不入。这些鱼目混珠的BLUE产品充斥着网络市场和实体经营店,对常年给BLUE品牌以最大的热情和支持的广大消费者进行无耻地欺骗,给消费 者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同时也给品牌持有者与本分的正规代理商、经销商在名誉上和经济上都带来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本着对消费者充分负责的态度,以去伪存真,还事实以清白为目的,这次本人应合瑞创展公司的邀请,以测试者的身份为合瑞创展公司提供的一支正品奶瓶,和另一支以一半价格外购而来的假奶瓶进行对比测试。

测试分三个部分:

1.外观对比;2.音质对比;3.内部结构与元件对比。

一,外观对比:

两支话筒刚刚拿到手,先在假货的里里外外贴了一遍黄色便签纸,这样可以在后面的图片中,让您更容易对二者进行区分。只要图片中标记有黄色便签纸的便是假货,没有标记的即为正品。





外包装整体的感觉是:正品外包装纸箱表面质地较为厚重,且无任何反光,手摸上去有一点点粗糙感;而假货表面很光滑,在光源下有一些反光,纸板质地略薄,显得轻浮。色泽上假包装箱的白色有点儿像加了一些铅灰色,而正品更接近奶白色。





在光源下的反光情况完全不同。假货的外包装像是刷过一层胶。




上面一组照片可以清楚地看到,包装箱正侧下方右上角的位置,正品包装箱把不干胶条形码标签贴在了箱体本身印有条码的位置上,覆盖住了原有的条形码,而假货的包装箱则是欲盖弥彰地把两种条形码都完全保留了下来,很有一种让人无所适从的感觉。



从不干胶条形码的排版以及印刷水平上,我们才能够有那么一点点能力分辨出真货的精美设计与与假货的粗制滥造之间的区别。正品的条形码及英文 字符印刷得很细致很规整,印制精度非常高;而假货的印刷就显得非常粗糙,字符线条粗细不一、油墨深浅不一,还有些阴墨,看上去很廉价。 




包装箱底板的插槽尺寸还是有所区别的,假货长出一截。



上图可以清楚地看到纸质的差异,正品厚道呀!


 
印刷上的差异在底板也有很好的体现,正品字迹清晰,线条粗重;假货字迹轮廓不实在,线条瘦弱,有严重漏印情况。



假货商标边缘有明显阴墨现象,而正品边缘非常整齐。




 放大一些看得更清楚。  



盒盖上小瓶子的图片排版也有区别,正品粗犷大气,但是不修边幅,轮廓线条像牙齿咬出来的;假货呆板生硬,但纹路清晰,反而更显整齐。

让我们打开盒盖看一看吧。
 

内部纸质模具结构基本一致,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木制话筒箱的色泽和质地,离老远就能看出明显差异。


随机附送的产品证书、质保证书标牌以及使用手册一应俱全。其中只有质保证书区别明显,其它两种基本无法分辨真假。



在质保证书标牌上,居然都有手写英文签名! 
 

但两者色泽大相径庭。正品标牌用纸是驼黄色的,带有很明显的碎花暗纹;而盗版就是简单的白纸。


关注一下木质话筒盒吧。两支放在一起的话,区别还是非常明显的。
 

正品厚重,历久弥新;假货死板,粗陋冰冷。


正品木质肌理明显,烤漆讲究,看起来感觉有历史,富有年代感。
 

假货外面的漆就像批发市场廉价的大衣柜,感觉是用刷子刷上去的,我个人的感觉是---很恶心。
 

木质肌理极为明显!


盗版的盒盖印刷依然是老样子,问题严重!



手抠的尺寸盗版略小于正品


从侧面可以看到做工的差异,盗版盒与盖之间有明显的缝隙,盒盖已经有轻微的变形;而正品的木盒做工严谨,接插部分非常整齐。
 

打开来看一看


盗版的盒盖印刷依然有问题
  


盒子内部的天鹅绒面海绵垫,正品是很稳重的灰黑色,随着观察角度不同会体现出不同的色泽;而假货就是很傻的黑色,并不会变色。
 

摸上去手感相差显著!正品摸上去真的像天鹅绒一般,给人柔软、温暖的感觉;假货摸起来就像僵硬的化工材料。
 

假货的随形模具竟然与正品的安装方向相反!
 

正品的“天鹅绒”模具切割精密,线条柔和,用材与面板为相同材料,摸上去手感极佳;假货切割得极其生硬,用材低劣,摸上去硬邦邦的。
  





假货生硬的剪裁切割。



把话筒取出后,我有点儿不知所措。




  
翻过来调过去看了一个够,在筒身上没有找到任何区别。只有在背板印有型号的金属片上发现印刷上的些微差异。如果不知道从那支木盒中取出来的话,我真的无从分辨谁真谁假!



在印刷质量上,还有蓝色字母的颜色上,有些许的差异。正品用的蓝色浓郁,宽广;而盗版用的蓝色,哼哼…看了让人没食欲。



在Baby Bottle字符右上角的“TM”标志有所区别,正品的“TM”字符很小,而假货的很大。





    
从横截面上看,假货的光滑度要差,显得凹凸不平,正品的表面非常平整。边沿上的切割,正品非常整齐,假货的像是用锯子锯的。看来制假贩子该雇一个手艺好一些的钣金工了。





很遗憾,从这些细节上,真货假货根本无从分辨。

这样对比过来,也从侧面证实了一个传闻,就是假奶瓶话筒是从国内某家代工厂流传出来的,因为外壳的流水线都在,所以生产出的假货,外壳与正品一般无二,但内部元件的情况不得而知。看来我们只能通过别的方面来辅助我们认清真伪了。

接下来还是再看看附件吧。



  附件包装盒上的编码完全相同,但假货字体略微粗笨了些,正品依然精度很高。
 

正品与假货的防震架包装盒,假货用纸依然很“节俭”,薄薄的一层;正品盒子用料很实在!
 

用料还是关键呐!由于防震架重量不轻,假货的盒子手拿着轻轻一捏就瘪了,而正品稳如泰山,非常坚挺!我很欣慰!






附件的数量倒是一个不差,但仔细看一看还是能够找到一些端倪。



防喷罩的外包装,正品用的是气泡膜,而假货用的只是普通塑料袋。




两个防喷罩在材质上看不出区别,但正品内沿干净整洁,假货有少许金属残留物。



这张看得更清楚些。



正品在话筒卡扣段粘贴的海绵垫规矩整齐,假货剪裁得很不均匀,竟然露出一大截不干胶在外面,很黏手。。




前后薄厚也不统一,真不知道是怎么做的?




这个太关键啦!防震支架的安装旋钮。正品是凹版刻字,而假货只是用颜料印刷上去的。


  
睁大眼睛再看清楚些吧!


   
两种防震支架在不同的光源下反光完全不同。正品像是亚光面的,没有太强的反光;而假货像是普通电镀材料,反光很强烈。


  
最后是转接配件。正品的是带有刻纹的旋钮式转换金属配件;假货则是平安里买回来的一两块钱的普通金属配件。

小结:

经过第一阶段的对比测试,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不对比配件及附件的话,单从话筒本身的外观很难判断真假。那么随着下一步对声音进行的对比测试,我们将进一步了解小瓶子假货更加详细的情况。

-------------未完待续。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64032

Trending Articles



<script src="https://jsc.adskeeper.com/r/s/rssing.com.1596347.js" async> </script>